2017年供應鏈金融的看點在:B2B與自金融,此B2B非彼B2B

李海平 深圳供應鏈 2017-02-09 08:19:20

現(xiàn)在談供應鏈金融已經有:火上澆油的感覺啦,全民談供應鏈金融,自從互聯(lián)網金融在2015年中陸續(xù)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自危,人人補刀,而后國家的政策為P2P的野蠻生長畫上了句號后,人們自然將目光聚焦到供應鏈金融,其實在我看來供應鏈金融與互聯(lián)網金融就好似:實體金融與虛擬金融的比喻,雖然金融都是虛擬的,不可以否認有些互聯(lián)網金融項目本身背后的資產本身就是供應鏈金融資產,但絕大部分問題就出在虛假與不設防。

以B2C為代表的消費互聯(lián)網大潮逐步在退去,當然這不是指消費互聯(lián)網不行了,而是不再那么性感,慢慢變得骨干起來;從2015年中直到2016年部分行業(yè)的B2B開始爆發(fā),在大家都比較熟悉與認可的找鋼網的推動下,快消品B2B與化塑行業(yè)B2B令人眼花繚亂般的粉墨登場,它們中的很多平臺的融資,授信在被譽為資本寒冬的2016卻依舊高歌猛進。不過今天我們不是談談交易型B2B平臺。

做平臺,你一定懂:無金融,不平臺,B2B的平臺金融其實主要就是供應鏈金融,這里又開始扯了,到底B2B的關鍵點,甚至切入口,是交易、SCS還是SCF,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不去評論,但是絕對不可否認,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平臺的殺手锏之一吧。今年的熱點將從商品B2B轉移到資產交易B2B:

資產交易B2B


過去我們談B2B都是在談商品交易B2B本身,而今年的熱點將是資產交易B2B,為什么呢?因為你可以看出商品交易B2B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問題,資金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平臺供應鏈金融的能力問題,各個行業(yè)該有的B2B目前基本不缺了,都遇到的是相同的問題,通過金融來拉動平臺的持續(xù)放量與增值:

我們再來看供應鏈金融,資產分為三種類型:應收,預付,存貨;當前主流供應鏈金融的手法有二種:基于核心企業(yè)的1+N模式,以及基于核心平臺的N—1—N模式,通過B2B資產交易平臺平臺,基于這種服務,匹配大量供應鏈資金方,實現(xiàn)資產與資金的自由匹配:

自由匹配



大家應該看清楚了,此B2B非彼B2B了吧。實質是從一個B2B到另外一個B2B。

那么自金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實體經濟受到挑戰(zhàn),生態(tài)圈大行其道,自金融備受追捧,自金融是平臺或者企業(yè)依托自身的角色優(yōu)勢,參與到圈內或者供應鏈上的金融活動。核心企業(yè)也好,核心平臺也好,紛紛筑起自金融的護城河,這點對銀行作為原來金融的主要方成為配合方。特大型的玩家入股銀行,行業(yè)核心企業(yè)就建立自己的金服,金控平臺,為自己的供應鏈輸送金融,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就雁過拔毛,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被熱鬧的人群簇擁而走,B2B平臺的金融板塊當然是躍躍欲試。

自金融的優(yōu)勢就是對交易的掌控,交付的掌控,對支付的掌控,確實對供應鏈的透明度把控極強,譬如像核心企業(yè)拿自己的應付款做自金融,這就是傻瓜都可以做的供應鏈金融,但是這個只能作為藥引子,畢竟還是需要上量的。

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B2B的金融平臺將根本停不下來,估計又將是大躍進的一年,其實吧,玩金融有點像抽大煙,剛才抽幾口還不錯,過幾天就上癮了,放不下又沒有大煙啦,極其難受,不過這可能也是中國企業(yè)發(fā)展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吧,美國的GE就是一個例子,其實我看沒有對錯。當初還有個段子:搞實業(yè)的一旦玩上房地產就不想做實業(yè)了,搞房地產的一旦玩上了金融,就不想玩房地產啦,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體量還小,人才儲備不強,過早的涉入金融應該不是好事、但是作為資金與資產交易的基礎設施提供方是個不錯的主意。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