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亞馬遜需要B2B是有利可圖的

經上花開 2016-03-01 14:05:52

亞馬遜的中國市場占有率為1.3%,經過在該國十幾年的打拼之后。

雖然他們的33%的收入是來自國際業(yè)務,但他們很少能表現出盈利能力。

我列出了為什么亞馬遜可能是在尋找一個可行的B2B模式,這種模式是在利用在過去的兩個月正逐步獲得的資源。

這種新模式可能是他們在全球范圍內持續(xù)盈利的關鍵。

2015、亞馬遜(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MZN)國際業(yè)務占總收入的33%,但這個部分在本財政年度內有9100萬美元的運營虧損,基于獲得354億美元的收益。在過去三年里,事情沒有得到改善,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繼續(xù)在其追求它的收入的擴張。

在我的文章中,亞馬遜追求卓越的航運,我勾勒出他們試圖做什么來阻止他們的損失。在這篇文章中,我展示了一個亞馬遜的出路,以獲得一個企業(yè)的優(yōu)勢和資源,用他們已經擁有的優(yōu)勢和資源來獲得的。

亞馬遜的國際存在性

在亞太地區(qū),亞馬遜在澳大利亞、印度、中國和日本都有業(yè)務,在歐洲,零售商在英國、西班牙、荷蘭、德國、法國和意大利都有業(yè)務,而在南美國,該公司已進入墨西哥和巴西。這是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的良好組合。

從上面的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移動到這些特定國家,已經占了14個電子商務發(fā)展十分好的國家,總共有20個國家。

隨著大多數的最好的國家已經覆蓋,亞馬遜進一步擴大到新目的地的可能性遠遠小于他們進一步滲透這些現有市場的可能性。

要了解亞馬遜的立場,就其最大的海外市場之一的立場,為什么它需要一個不同的策略,以實現盈利能力,讓我們把中國作為一個理想的展示國。

亞馬遜中國

亞馬遜一直有著B2C(企業(yè)對消費者)的消費模式的,自2004 年以來都是這樣子?,F在已經持續(xù)了12年之久了。在那個時候,盡管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和其他幾個國家都是市場的領導者,他們已經也僅僅是捕捉到了總市場份額的1.3%。

阿里巴巴(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巴巴)當家的市場中,亞馬遜一直在努力提高市場份額,自從他們進入市場的時候。然而,在那里,他們在那里的排名只有第八位,超過了十幾年后的努力之后也只能達到現在的這個位置。

這只是一個例子,顯示亞馬遜如何在海外苦苦掙扎的例子。

那么,亞馬遜是否能夠提高其在中國的地位呢?

中國是一個艱難的市場,對于任何的外國公司來說都是這樣的。中國政府有一個嗜好就是打亂外國公司的業(yè)務來支持本土企業(yè)的業(yè)務。截至目前,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政府準備讓亞馬遜與該國的“寵兒”公司正面競爭,這完全是一個為零的幾率。別忘了馬云,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始人,經常與他們國家的總統(tǒng)在后者的海外訪問,強調中國給阿里巴巴的支持。

我認為,對于大多數的,亞馬遜已經錯過了把握住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爆炸性增長的機會。雖然市場預期在未來幾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但我很難看到亞馬遜可以在這一增長中獲得了什么實實在在的好處。

什么正在海外傷害他們?

來自亞馬遜的2015年度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通過規(guī)定和許可證規(guī)定,對亞馬遜及其附屬公司的業(yè)務和經營活動進行規(guī)范

(一)外國投資和經營互聯網,IT基礎設施,數據中心,零售,交付,和其他部門,

(二)互聯網內容,及

(三)銷售媒體及其他產品及服務。例如,為了滿足當地的所有權和監(jiān)管許可要求,卓越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運營的,要么是間接擁有操作,或者部分或全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擁有。

此外,我們提供某些技術服務,在中國與第三方持有中國許可證提供服務的結合。在印度,政府限制外國企業(yè)參與網上多品牌零售交易活動的外國企業(yè)的所有權或控制權。

有了這樣的情況,這就不奇怪為什么亞馬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差。

盈利的新路徑:亞馬遜能做什么來改變現狀?

亞馬遜進軍B2B的領域在中國其實不是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在這個領域,阿里巴巴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且沒有媒體的旋轉可以改變這一領域。然而,亞馬遜在跨國經營方面相比于阿里巴巴也有一個主要的優(yōu)勢:它有其本國的信仰和善意--中國現在是其最有利可圖的國際市場。

想一分鐘。亞馬遜的優(yōu)勢是在美國,它是一個本國的企業(yè),想象一個中國企業(yè)在美國當地推送時,你認為他們會發(fā)現誰是一個更好的合作伙伴-誰知道目標市場就像背后的他們的手-或一個中國公司,沒有在那個市場有過業(yè)務的中國公司,他們會找誰?

你仔細想想,并且問自己會相信哪一個公司來進行這樣的交易,是一個在美國的管轄范圍之內的公司,或是一家中國公司不聽命于美國政府?毫無疑問,如果這家公司是阿里巴巴,他們將精心確保任何客戶的投訴都是迅速而公正地進行的。甚至在那時,你認為美國的一般買家會傾向于購買嗎?

這正是我認為亞馬遜應該利用的優(yōu)勢-這就是我認為他們正在慢慢進入市場。

那么,海運執(zhí)照呢?

從這個新的角度看,你可以看到美國政府的“海洋運輸許可證”有多重要,對亞馬遜來說。隨著物流合作伙伴的許可證和在海洋貨運的幫助,他們現在可以很容易地連接他們的美國用戶與中國賣家。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他們進入這段國際貿易,B2C可能是最壞的主意。即使是國內航運成本亞馬遜也勉強保持其運營,所以這不是一個選項。

這就是B2B的功能,作為他們最有利可圖的機會--甚至比他們所能希望的盈利更大,隨著亞馬遜網絡服務部的巨大的盈利能力的構建。

但不只是B2B本身-他們需要的是一個B2B的市場,也就是在消費者最饑餓的國家開展業(yè)務,美國,可以輕松地完成從中國進口商品和其他商品,中國也就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商。

B2B的優(yōu)勢

正如阿里巴巴所表示的一樣,B2B在電子商務市場無疑是最有利可圖的細分市場,但正是它的市場模式,使得公司盈利。我詳細地介紹了這一細節(jié)在我以前的文章,對阿里巴巴和巴巴的機會的分析中說過的。

作為一個例子,航運1000件襯衫到一個在美國的公司的成本是遠遠低于航運1件襯衫到在同一位置的買方。一個更高的交易量意味著每一個項目的航運成本就會更低,這可以為亞馬遜轉化為更高的盈利能力-這是他們在這一點上迫切需要的東西。

通過亞馬遜中國這一個“棱鏡”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點,這一模式有很大的意義。他們可以以一個很大的方式進入到它,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技術基礎設施和用戶基礎。他們所需要的是把中國的賣家和美國的業(yè)務聯系起來,處理交易,促進航運和交付,并且他們在每一筆交易中都能獲得大量的收入--阿里巴巴在中國的經營方式。

投資者說:亞馬遜的護城河與阿里巴巴的入侵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河,亞馬遜可以建立,以防止阿里巴巴進入其現有的市場。亞馬遜有這樣的平臺來做這樣的事情,現在他們已經有能力不依賴遠洋貨運伙伴了。

在美國,它可以使用的貨運飛機,它是談判租賃的,以及其他選擇,以從中國和歐洲運輸商品。此外,它已經有了一個閃亮的新車隊的運輸卡車,可以更好地用于運輸大宗訂單到較少的位置,減少B2C銷售的痛苦的最后一公里的成本。

所以現在,我們有一個策略,亞馬遜是在一個理想的位置,以利用其在美國的優(yōu)勢地位與買家,以獲得從國際賣家市場的盈利能力。如果亞馬遜向美國買家提供這樣的產品,我想他們會一直排隊到中國去處理這項交易。買家不需要去處理中國出口政策的問題和麻煩,而賣方不必處理進口法律的問題,只要買家和賣家留在國際貿易法律的范圍內,這是一個為亞馬遜創(chuàng)造的非常可行的機會。

我看到的唯一問題是,亞馬遜在供應鏈的每個階段都是控制狂。在B2B市場,這不會是現實。即使是阿里巴巴也是正在被鞭打著,接受著因為假冒產品通過其網絡被銷售出去的指責,馬云是強烈反對這種做法。然而,它們發(fā)生。亞馬遜中國不會擁有一個高水平的控制被運輸的貨物的質量,也不是有很大的力量,來像阿里巴巴一樣來處理與中國賣家出現的問題。

盡管這一巨大的恐懼的存在,但它絕不是阻止亞馬遜進入這個領域。他們可能不得不投資于更高質量控制的措施,在產品被運送之前,或找到其他選項,以防止濫用其航運渠道,但這個盈利能力無限的誘惑力將使亞馬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努力去找到一個解決這個新問題的方式。

我的觀點是,亞馬遜正考慮與中國的貿易,而一些絕對是在亞馬遜總部的很火的貿易。雖然大家都認為亞馬遜將有很大的可能與聯邦競爭,但貝佐斯似乎對亞馬遜的未來有更大的遠見。

而這并不是它的結束。中國只是亞馬遜之后有發(fā)展的潛力的一個例子。

亞馬遜在印度的活動表明,他們的市場實力已經提高了。印度的頭號零售商已加入6000賣家,在其全球市場啟動以來,也就是八個月前的時候啟動的。全球市場現在允許這些印度企業(yè)向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墨西哥的客戶銷售產品。

這是極不可能的,亞馬遜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事實,即市場模式,如阿里巴巴是真正的錢來源的地方。我認為他們是在正確的方向上探索這個,作為自己未來可能的動作,它會重復他們在AWS的動作,將一個虧損的企業(yè)轉換變成一個利潤中心,將核心業(yè)務從零售轉移到給消費者。只有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數字是不可以理解的。

我邀請你跟我來看看電子商務景觀正在慢慢由像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公司重塑著,和閱讀我的對電子商務、零售、服裝、汽車等消費行業(yè)發(fā)表的其他文章。

披露:我/我們在任何一個股票中沒有倉位,也沒有計劃在未來72小時內發(fā)起任何持倉。

我寫這篇文章是靠我自己,它表達我自己的意見。我沒有得到賠償(除了從尋求阿爾法)。我不與任何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公司的股票有業(yè)務關系。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