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B2B正在轉向“京東模式”!這對餐廳老板意味著什么?

韋柳坤 餐飲老板內參 2017-10-19 08:27:48

前兩年,大批餐飲B2B平臺涌現(xiàn)。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樣,餐飲B2B平臺在經歷了野蠻生長期之后熱度迅速回落,一批B2B平臺倒在了路上,留下的正在尋求轉型,一些平臺開始做餐飲供應鏈的“京東模式”。

對餐飲老板來說,當務之急是看懂上游供應商的新玩法。

01 一度流行的生鮮B2B 現(xiàn)在要做“京東模式”

“當時流行一種說法,生鮮供應,從需求端到上游的中間鏈條砍掉,就能產生高毛利,拋去配送成本就可以盈利。”

blob.png

優(yōu)配良品渠道運營總監(jiān)李斌認為,前幾年互聯(lián)網人進來做餐飲供應鏈,想法太簡單。

過去,就和美菜、鏈農一樣,優(yōu)配良品走的也是集約化運營的重模式,為了打通上下游供應鏈,減少餐廳食材購買流通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中小餐飲商家和產地到對接,投入最多的時候,優(yōu)配良品在全中國與幾十個生產基地TC(產地生產轉運中心)合作,可以覆蓋周邊的5到6個省市、5個左右的冷鏈RDC(區(qū)域轉運中心)。

“這種集約化運營的重模式非常燒錢,建倉、建廠、物流都是重資本。”李斌說,餐飲B2B如果不轉型,非常危險。

blob.png

今年年初,生鮮B2B美菜就開始了轉型,開啟了“供應商入駐”的功能。這標志著從事食材自營B2B兩年多的美菜正式開放其平臺,邁入平臺+自營的“京東模式”。

對于入駐美菜商城的食材供應商,美菜將覆蓋倉儲、配送、營銷售后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美菜開放的不止是平臺,還有其于全國鋪開的倉儲物流系統(tǒng)。

02 與其做全,不如主攻一個品類 供應鏈平臺會越做越“?!??

無獨有偶,優(yōu)配良品也在往平臺化發(fā)展,但比美菜的模式更“輕”。

具體來說,優(yōu)配良品的物流和倉儲與易果達成合作,后者拿了阿里4輪融資,在全國10地擁有11個倉庫,旗下冷鏈物流安鮮達則為易果官網、天貓超市生鮮板塊等C端大流量平臺提供冷鏈服務;在品類的選擇上,則重點放在了“非標品”上。

blob.png

“米面糧油,這些太標準了,利潤被打得很薄。只有做非標準的產品,半成品、準成品,還包括商戶定制化的產品。這些產品不透明,議價能力也比較強。”李斌說。

此外,相比起京東起家做的3C產品,餐飲行業(yè)的品類繁多,且不同品類之間的采購、加工、儲存及運輸等環(huán)節(jié)差異也很大。

新辣道采購總監(jiān)何鑫也告訴內參君,餐飲供應鏈平臺如果想要做全品類,包括米面糧油,大宗食材,調味料等,SKU太多,不如把有限的資金主攻一個品類,做到最精。

03 從B2B到S2B 最直接的變化是提供準成品

阿里巴巴前戰(zhàn)略官曾鳴提出的一種互聯(lián)網商業(yè)模式,叫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核心在于供應鏈平臺對餐飲商家的“賦能”。(圖)

blob.png

“賦能”,對于餐飲商家來說,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提供定制化的準成品。

餐飲業(yè)一個普遍的認識是,中餐餐飲品牌想要快速擴張,必須要走標準化的路子。這個標準化,不僅僅在于最后出品,也涵蓋到了上游食材供應鏈的標準化。

“一道菜,怎么做,除了多少鹽,多少肉,炒多久……還有源頭食材問題,從哪里來?去哪里買?最后還要面臨一個出餐慢的問題?!?餐飲供應鏈品牌信良記相關負責人說。

看到了市場的痛點,做海鮮貝類起家的信良記,把眼光放在了準成品供應鏈上。為此,他們還成立了亞美研,專門研究中餐的標準化問題。他們研制的麻辣小龍蝦、酸菜魚、花蛤等,都是可以直接復熱就上桌的產品。

blob.png

宅食送CEO穆楊告訴內參君,早期的美菜,鏈農等,平臺是提供了信息源和簡單的對焦,但本質上和新東郊、新發(fā)地等農貿市場并無區(qū)別。就是因為沒有解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而打著“S2B”的餐飲供應鏈企業(yè),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優(yōu)配良品就向商戶提供西式簡餐所需的半成品和準成品,比如黑椒牛排、雞胸肉等。中餐類也有信良記提供的麻辣小龍蝦、鹽酥雞等產品。

04 供應鏈平臺化 對餐飲老板至少有三個好處

a.省錢

“餐飲供應鏈平臺如果搭建得好,量大了,成本自然能降下去,肯定要比零星采購要省錢?!?nbsp;新辣道采購總監(jiān)何鑫告訴內參君。

他認為,小餐廳對于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關鍵的,平臺公司如何能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把價格控制住才是關鍵。

b.監(jiān)控貨源

blob.png

傳統(tǒng)食材供應鏈,由于源頭端過于分散,走的又是多級分銷模式,往往食材到手的時候,難以追溯到源頭。

餐飲供應鏈平臺的一個功能就是對供應商貨源的監(jiān)控。無論是非標準,還是標準食材,用互聯(lián)網的手段搭建集采平臺,關鍵在于信息化,量化商戶的需求并以信息化的呈現(xiàn)方式反饋給供應商,并向整個過程提供服務。

c.信息流動

“每個餐飲企業(yè)的采購負責人,手上起碼都握有200~300個供應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讓這些信息流動起來?!?nbsp;小恒水餃供應鏈副總監(jiān)邢諾說。

餐飲供應鏈平臺,無疑是解決這些信息流通難題的一個方式。

當然,如何確保上游食材出產和加工過程合規(guī)且安全,冷鏈及倉儲的建設符合標準,這也是社會分工化之下餐飲S2B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